字客联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了chuanyue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天之期已到,虽然没有查到幕后主使,但至少肯定此事与朝鲜国无关。大明免了一场战争,朝鲜国免了灭国之灾。
皇太孙与解缙算是勉强交账。
刺杀事件渐渐平息。
但轩辕弥月知道,永乐帝肯定不会就此罢休。他听说永乐帝的脾气更加暴躁无常,也明显苍老了许多。
他确信自己被一个个阴谋所包围。整个皇宫、甚至整个大明帝国都处在阴谋的笼罩之下。
永乐帝对皇后、妃子,太子、汉王、赵王,乃至文武百官,甚至于侍卫、宫女,御膳房的厨师都产生了更深的、更普遍的怀疑。
他迅速更换了侍卫。并制定了宫中侍卫从御林军中随意挑选、且不定期更换的制度。
仅从一名武将无意识的眼神、一名文官上扬的嘴角,永乐帝都能感受背后险恶的阴谋。
早朝时,永乐帝更加仔细的聆听大臣们的发言。然后从中捕捉深意。他认真分析大臣间的分歧,深挖背后的关系网,以此断定敌友,判断谁可以信任谁不可靠。
通过这种方法,永乐帝把对某一个人的怀疑扩大到更大范围,并从中找到谋反的线索。
轩辕弥月感受的到,因为刺杀事件与锦衣卫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永乐帝对锦衣卫也产生怀疑。于是他开始越级指挥锦衣卫,不仅是蒋琛,包括轩辕弥月在内的其他锦衣卫千户。
这段时间,轩辕弥月就被召见了四次。
轩辕弥月明白,这是永乐帝对锦衣卫提点太监也不放心了。
轩辕弥月不知道永乐帝与蒋琛的谈话内容。不过通过对其他几位千户的旁敲侧击,轩辕弥月大概推测出了永乐帝的用意。
永乐帝向几位锦衣卫千户面授机宜,交给他们相互独立的秘密任务。这些秘密任务表面互不相干,但汇总起来后就大有深意。这就好比是一幅被打散的拼图,每个人只能找到其中一片,最后由永乐帝亲自完成拼图。
现在,永乐帝已经找到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碎片。
轩辕弥月和双儿曾经注意到的那些可疑人员,就是刺杀前突然出现在客栈中的那些人的身份,已经被蒋琛查清楚了。
这批人竟然都是卫所服役的士兵,涉及遍布全国的十几个卫所。且这些卫所分布随机,并非隶属于某一将军管辖,平时也没有交集。
轩辕弥月以前也看过不少历史著作,对历朝历代的政变颇有心得,像什么“高平陵之变”“玄武门之变”“陈桥之变”都有所了解。而且如果他成功阻止那个穿越者篡改历史的话,大明朝还会发生著名的“夺门之变”。
以轩辕弥月的推测,这次事件的全貌应该是这样的:
刺杀成功,永乐帝身亡,朝廷陷入慌乱;秘密潜入京师的卫所士兵围攻皇宫。与此同时,朝中当时在座的某人,一定会自告奋勇去抵挡叛军。但最后他却打开了皇宫的大门,然后自己登基称帝,或者拥立某人称帝。
大事一定,按照历朝惯例,所有参与刺杀事件的人将被迅速灭口。同时,对新皇帝不满的文武官员则被诬陷为刺客的同伙而借机处死。
最后,在经过对朝廷内外的各种清理整肃之后,文武百官都将臣服在新皇帝的脚下。
如此看来,永乐帝的三个儿子恐怕难逃嫌疑。
轩辕弥月推测的,也正是永乐帝想到的。
永乐帝,这个经过无数次战争生死考验的老人,终于感到一丝惊恐和后怕。但他更加感受到一阵阵的痛心。
目前,皇位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非常罕见的非常平静。永乐帝自然知道他们二人是为了避嫌而有意为之,可如此平静却又无异于此地无银的嫌疑。
蒋琛向永乐帝报告,太子曾经看过朝鲜使团告知进贡路线和行程的密信,并且据说太子还有若干秘密庄园......
汉王心腹曾经酒后透露,汉王控制着一个十分强大的秘密组织......
这些消息让永乐帝震惊。这些年来他自认对三个儿子的控制密不透风,他们不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耍小动作。
可现在才却发现,即使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他对这三儿子的掌控依然有限。
永乐帝立即产生了一种被自己儿子们背叛、欺骗的挫折感和愤怒。
要出击!
决不能坐以待毙!
永乐帝到底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应该怎么做,他已经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