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

第46章 第三次直播任务15

天幕继续。

应了徐宜珩的猜想,泽兰老师在接下来说明了这个问题:“

科举制真的是全是隋炀帝定下来的?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

隋炀帝杨广——只是补足。

隋文帝开始就有。

隋文帝杨坚在任时就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所以隋文帝才是创立科举制的人。

隋炀帝起了作用,是补足。

隋炀帝的进士科,其中所谓的“进士”,是指什么?

是通过了考试,择优向皇帝进荐,以备任用的人才。

选才方式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大约每郡2名,然后由礼部组织考试,主要考核内容有对儒家经典,诗赋,时事政治,以诗赋为主。

录取者再经宰相及三省官员复核,呈送皇帝定夺,最后由吏部按皇帝旨意授予官职。

但根据上面的阐述,相信大家会发现和后世也就书大家了解的科举不同。

是的,和同学们想的一样。隋炀帝时期的科举制还是以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为基础的,再直白的说明,就是此时的范围并没有扩展到平民百姓,此时普通庶民是不能参加的。

分等级,定期考,普天都参与是后世一代代补足改善之后的。

当然最后出现的僵化死板暂且不论。

科举制是从下到上人才流动的制度。

隋炀帝时期的科举制下并未至庶民。

随着泽兰老师讲解,后世发展完善的科举进程开始在天幕上展现。

先出现,学子在学院或私塾里学四书五经。

接下来,画面转到号房考试。

榜名出来了。

榜上有名的一旁附着童生称谓。

并且一旁还提示只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在求取功名的路上继续前行,进入下一轮的考试。

榜上没名的或痛苦,或脸色苍白,或身形颤颤。

接下来,进入更高一级考试,附着童生称谓的学子参加了下一阶段的院试。旁边有专门说明:由各省学政、提督主持的院试。

院试榜单出来,这次合格的学子旁边附着的成为变成了生员,括号里又写了个名称——秀才。

接下来,天幕又变化,接着演示了会试和殿试。

到了会试,考试参与的人一下子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学子,榜上有名的人欣喜的欢呼,榜上的人由衙役一个个报信,到了第一名的家,报完信,庆贺声和鞭炮声同时响起,各朝各代的观众都看得到此时人们的喜悦。

殿试更不一样。

竟然在皇宫里,天子在高堂当监考,看着底下在大殿上的才子们下笔淋漓,扬起微笑。

画面再次变换。

学子通过考试,状元、榜眼、探花骑马游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朝都花。

之后官袍加身,和老一辈朝臣一起参政议事。

此时,天幕播放到这儿,响起诗句的朗诵背景:“

科八笼络考名儒,

举股推才晋贵途。

数载寒窗无俸禄,

千秋热誉赏官屋。”

秦始皇嬴政此时眼神热烈的看着天幕,一改之前。

这个科举制,太好了。

“分等级,等级考,把范围扩展到平民,科八笼络,举股推才!这太好了!”

对于目前的秦国,人才是紧缺的。

在基层,秦统一六国以前,里吏一般由地方社会领袖担任,而后来《尉卒律》的这条律文实际上废除了这个惯例。

大兴法治,用法治国,扬弃之前利用地方社会领袖进行统治的意识。也就是说,后面的秦有意不让行政统治与乡里原有自治秩序接榫,而要在两者之间造成错位,以迫使社会就国家之范,以此促进法度。

而除了这些,在秦一统六国之后,各种促进统一的举措让本来基层官员的工作更加繁忙,人才缺口变得更大了!

所以秦始皇嬴政面对如此筛选人才的政策自然是无比欣喜了。

旁边的右丞相冯去疾等人也对始皇逢此计恭贺了起来。

汉武帝刘彻直接道:“天幕之前提到的科举原来是这个样子?”

他在之前就埋下心思要学后世“抄作业”!

听着隋炀帝的事,心痛完了又觉得空落落,毕竟自己可惜的人力没在自己这个朝代。但没想到这里竟然具体到了这儿。

“这天幕,助朕也!”

察举制的利害,其中举荐实在太多污秽汉武帝刘彻自己本人不是不知道,但不知道怎么改啊!

这下子,有“作业”来“抄”,而且,这天幕还好心的几乎展现了后世较为完善的程序,简直不要,不要太好了!

当然,这一听都是他的假话。

他恨不得这样的“作业”多来些!

最后的殿试要皇帝当监考考官,也就是榜上都算天子门生,上承天子旨意,汉武帝刘彻一眼就注意到这对于中央集权皇权的巩固有多么大的助力!

可这,天幕上考试都用的纸从哪儿来啊?地图集的纸,现在下面的人还没承上来研究的进展,所以此时他除了欣喜又多了新的烦恼。

“庶民也参与?后面还加上了殿试?”

唐太宗李世民此时很惊讶,但也觉得这么发展的确很好。

可大唐背靠世族而起,这么科举下去那些世族肯定会有抵抗者。

世族那边问题众多。

自己是知道的,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人一般都来自帝国之内最显耀的几个家族的子弟。有次,甚至在没大比之前就经各派间磋商和谈判之后确定了录取士子的名单。

这不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唐太宗自己站在这边摇了摇头。

又想起另外一侧。

庶民这边呢?钱财?资源?才学?

好像都不行。

路上的花费提前的备考他们很难承担的起啊!

况且,目前,

其次,现在最好的教育学府全部都集中在京城。

关于人才唐太宗怎么可能不注意,甚至关注过来路,但这些早被世族们占据的严严实实。

第一等的“人才”是门下省的学生,这是皇亲国戚和三品大员里的“优秀”子女就读而占好的,没什么考试,出来就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第二等的是国子学里的学生,这些是三品以上的普通大员子弟所占好的;

第三等的是太学,是为六品和七品官职的子弟占好的,当然,这里开始有科举了。这些人如果能在科举中登榜,他们会从从九品开始做起。

第四等是各州县官方设置的学府,这些是为大地主家的子弟准备的。

如果再凑一撮,唐太宗蹙眉想到,那最后一等的就是小地主家的孩子了。

穿越了【chuanyuele.com】第一时间更新《爆!系统44驾到:直播通古》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远坂家的叛逆胡俊的世界大炼师丹青曲魔法大陆创世记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超级附身宦海沉浮五年修道三年穿越逆天武仙邪恶使徒重生之娱乐大宗师三界魂行枫山五剑仙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游戏角色熊猴子的作死日常血腥科技有限公司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真综漫无双韩娱之国民导演反叛之堕天使折翼我才不萌双马尾重生赛罗奥特曼兵王鸿飞妾宠明美银色终焉口袋萝莉恋爱吧死妹控大唐逐鹿风云韩娱之透视未来回档一生重生之校园风流乐在首尔幕末生活笔记拳皇异界召唤死亡游乐场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网游之少林德鲁伊